做不到?請你勇敢承認吧!


今天早上偶然看到了一篇職場的文章,剛好也切中內心的一些想法,在此也跟大家分享,
這主要是職場的一些潛規則,其中一個重點是你是你自己的品牌經營者!

不夠專業、缺乏實務經驗、沒見過大場面等等,其實都還可以,
畢竟任何人都有他的第一次,
只是你面對問題的態度是別人評價你的重要指標,
遇到問題,不敢面對!!
遇到問題,躲起來就好!!

這樣你這個品牌就Lower了.
以後他人再看到你,就想起你不敢面對問題的事實,
如果再不小心傳出去,
那你以後在職場要怎樣混下去?!
有些人的職場愈來愈窄,這恐怕也是問題之一。

這是我有時候在面試一些新鮮人所遇到的問題,
希望看文章的你,
要想想你自己的品牌要如何經營?!
讓我們都把自己的品牌擦亮!!!


以下是褚士瑩的文章:


褚士瑩:做不到?請你勇敢承認吧!

因為我喜歡航海,所以總會拿著水手證,在郵輪上短期工作,交換我想要的航行,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在船上工作的各行各業的朋友。
船上的娛樂部門,除了賭場跟餐廳之外,還有很多現場的表演,一天下來,包羅萬象,從大劇場的百老匯音樂劇到交誼廳的古典弦樂四重奏,爵士樂的big band到各種國際標準舞的樂團, 游泳池畔的派對樂團到餐廳裡的情境音樂,歌劇美聲、各種演奏到脫口秀、魔術表演,種類繁多。船上的樂手其實也都在一天不同的時段,不斷重新排列組合,扮演不同的角色,雖然每天的工作上限規定是五個小時,但是很有可能是五種完全不同的場地跟音樂類型。
「海上鋼琴師」這樣的工作,似乎勾起許多人美好的想像,而且每工作三個月,就休假兩個月,工作時間短(每天不超過五小時),薪水又很高(起薪每個星期一千元美金以上,而且不用扣稅,也不用付房租跟伙食費,搭五星級豪華郵輪前往許多不可思議的國度旅行,折合台幣至少有將近每個月二十萬元的價值),所以當我幫郵輪的娛樂部門的同事,在我的私人臉書上公布這個職缺時,立刻收到許多來自台灣年輕人的詢問跟履歷表。但是我也立刻發現幾個問題:

不夠專業,或是沒有足夠的彈性
在台灣,大多數學音樂的年輕人,接觸的音樂類型不夠多,也沒有各種音樂類型的演奏能力。比如說,古典鋼琴訓練科班出身的大學畢業生,似乎沒有辦法一看到譜就精確地彈任何一齣音樂劇或是一九四○年代的老歌,接著立刻轉換成Lady Gaga的流行曲,但這都是海上鋼琴師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一個在餐廳自彈自唱多年、無師自通的歌手,表面上會彈琴,但是因為不曾受過正式音樂訓練,所以根本不會看譜,也不會算拍子,所以拿到一疊厚厚的譜,根本沒有能力可以當天上台。或許有人會說,要求這麼多,哪有人可以做到?可是事實是,在世界各地,非常容易找到符合這樣條件的演奏者,無論是英國還是烏克蘭,日本還是加拿大,找到符合這個資格的二十歲年輕人,無論是鍵盤還是鼓手,吉他還是貝斯,薩克斯風還是法國號,一點都不難,而且團長無論本身是演奏什麼樂器,同時還要有指揮的能力。

缺乏實務經驗
很明顯,台灣的樂手沒有豐富的上台經驗,所以把上台當作大事。
相較起來,一個外國的樂手可能從很小的時候就在教堂彈管風琴,中學以後時常會打工去各種不同的地方劇場、樂團、生日派對,或是巡迴演唱會軋一角,所以不懂什麼叫做怯場或是緊張,也沒有適應各種不同舞台的困難。一個工作經驗已經非常有限的年輕人,加上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更不要說跟自己語言、文化背景都不同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經驗,真的可以勝任嗎?我要強調的是,不是那種遊學跟團一起參加夏令營的生活經驗,而是在國際場合,一起從事專業工作的經驗。這樣的人,有沒有足夠的EQ可以在同一樂團可能十個同事來自十個國家的環境下,一起順利工作,在船上一天二十四小時和室友和平相處?

沒上過船卻要當水手
甭說航海的經驗,很多應徵海外工作的應徵者,甚至連海外旅行或是出國的經驗都沒有。 台灣雖然是海島國家,但幾乎沒有幾個人有航海的經驗,而且普遍非常怕海,如果還沒開始工作就暈船,那不是很糟糕嗎?
語言能力不足
英文的溝通能力不足,無法跟管理部門或客人順利溝通。不會寫得體的英文履歷,看不懂合約書。一個合格的水手,無論工作是廚房洗碗的小廝、房間鋪床的服務生、酒吧的吧檯人員,還是彈鋼琴的樂手,只要成為郵輪上的員工,都必須得到各式各樣的訓練認證,包括逃生安全演習、救生訓練、環保課程等等,還要扮演緊急疏散的交通指揮, 不是只做「演奏」這一件事情。是的,一艘郵輪有上千名各種國籍的船員,從印尼到克羅埃西亞,從菲律賓到荷蘭,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具備這樣的基本語言能力,並不算是才能。

沒見過各種大場面
因為大部分從小到大只是在很單純的家庭跟學校中長大的亞洲年輕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參加國際社交場合的經驗和能力,面對正式場合的晚宴服裝、打扮、應對進退,幾乎都手足無措。男生不會打領帶(更別說領結),不曾穿過燕尾服,女生不會穿高跟鞋走路,不會化宴會妝,不知道如何落落大方,得宜地保持員工與客人之間應有的專業距離,時常不是太嚴肅,就是太輕佻、太隨便;因為從來沒有人教導過,他們的父母自己可能也不懂,因此不知道什麼叫做「舉止得宜」。

申請工作前沒有為自己先準備好這份工作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大多數應徵者最大的錯誤,都只是不斷向我詢問關於薪水跟福利的事情,完全沒有看到自己能力的明顯不足,甚至有個極度不合格的音樂系鋼琴主修畢業生,隨便遞了一張毫無內容的履歷表後,就開始三番兩次催促,問我她錄取了沒有,什麼時候要開始上班,彷彿我虧欠她一份工作。負責人事的朋友,收到一張在最上方大大打了一行「Impossible is nothing」(世上沒有我做不到的事!)的履歷表,覺得他很有種,所以雖然感覺學經歷都很弱,還是決定給這個申請者一次面試機會。沒想到在面試當天,面試時間已經到了,才突然打一通電話來,說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無法符合期待。」, 所以不來面試了。「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會說出來呢?」這位同事是實事求是的荷蘭人,完全無法理解怎麼會有人做這種無法兌現的自我行銷。雖然我沒說話,但是心裡覺得很羞愧,因為我知道這樣的人,在台灣的求職環境中,實在太多了啊!應徵之前,這些人顯然沒有仔細地衡量過自己是否達到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最低能力門檻,甚至顯然沒有閱讀徵人啟事中需要具備的能力,只是盲目地相信自己很棒,而且棒得不得了,眼前看得到的工作,簡直就沒有一樣配得上自己。但是在國際雇主眼中,這些亞洲年輕人根本沒有為自己先準備好這份工作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就胡亂隨便申請。

結果經過混亂的一個月之後,竟然沒有任何一位來自台灣的應徵者符合資格,大多數竟然連一張英文履歷都交不出來。請注意,不是沒有錄取,而是一整個月下來,根本沒有符合應徵資格的人,所以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身為介紹人,我真的很難不覺得丟臉,但也因為這次的經驗,我開始注意了這件事的嚴重性:台灣的年輕人對於走向世界蠢蠢欲動,但大多數人都缺乏準備。
無論是要進入一流的MBA學府,立志成為未來的富翁,還是要成為雲遊四海的海上鋼琴師,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工作,其實有著同樣的要求,就是紮實的準備工作。

(資料來源)
書名:《1份工作11種視野:改變你未來命運的絕對工作術》
作者:褚士瑩
- See more at: http://www.30.com.tw/webonly_content_355.html#sthash.XRDltRLD.dpuf
Previous
Next Post »